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解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24个字深入民心(中篇)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年09月14日 00:00 [来源]:党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社会层面的内容!
 
  什么是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
 
  "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价值理想的要义。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这一光辉旗帜,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其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价值内核,包括了个体层面的自由和人类整体层面的自由。
 
  什么是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人天生高人一等,这是平等的基本含义。平等对于保护每个人的权利、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多元价值冲突以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平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上人们平等地享有政治、法律权利以及承担相应的政治、法律义务;二是生产资料属于社会所有,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三是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阶段的平等只能是按劳分配,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今天我们倡导平等,既不是重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也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观,而是要创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性、能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机会与利益的平等价值观。
 
  什么是公正?
 
  如果说平等是一杆秤的话,公正就是那个掌秤的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公平正义如同日月光华,朗朗乾坤,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受惠。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有时比对吃和穿的追求还要强烈。公正不仅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而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也居于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也是集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改革瓶颈的关键因素。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提出要推动经济更加公平发展;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等。
 
  什么是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都离不开法治。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合法性思维的起点。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用法治思维的标尺规范各项行政行为。树立法治思维,也是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广大群众应逐步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尤其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要学会依法办事。
 
  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才能走得更稳更实,各项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